污水處理升級改造的5個關鍵問題分析(三)
2022-07-22 來自: 環(huán)保水圈 瀏覽次數:560
四、二沉池優(yōu)化
二沉池是生物處理的關鍵,生物處理是在曝氣池內完成,但水質的表現是在二沉池體現出來。但是很遺憾國內對二沉池的研究、優(yōu)化并不特別重視,往往在二沉池之后再增加一個高密度沉淀池,形成沉淀+沉淀的單元堆砌,從邏輯上來說不是很合理,另外還有一些實際運行中存在的各種弊端。
實際上歐美的污水廠很少有在二級出水之后用高密度沉淀池,一般都是用在處理方面,歐美對二沉池的優(yōu)化非常重視。
二沉池優(yōu)化的一個重要工具是CFD模擬,通過CFD的模擬可以對二沉池內部的流態(tài)進行科學的分析,從而采用有針對性的合理措施來改進其實際效果。
這是山東某污水處理廠的周邊進水、周邊出水的二沉池的CFD模擬,通過模擬發(fā)現,進水裙板的高度對二沉池的流態(tài)有重要的影響,加長了裙板以后,出水SS就會降低很多,把污泥層的界面也降低很多。
二沉池另外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在出水槽外側靠近池壁這一側的SS比較高,而在內側比較低,這其實是一種異重流的現象。對于已經建好的二沉池來說,通過CFD的模擬,在池壁上設置一定的水力擋板可以有效地改善這種情況,將上升的SS折回到池中。對于這種所以有些情況,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水泥的擋板。
五、水力的優(yōu)化
水力的優(yōu)化實際上涉及的面比較多,這里僅從DO對厭氧、缺氧的影響、進水與回流污泥、混合液回流的混合、反應池部分區(qū)域的短流簡單舉兩個例子。比如,在厭氧池設計的時候,往往是進水管、回流污泥口一起進入厭氧區(qū),實際上比較好的做法設置一個混合區(qū),讓污泥與水進行充分的混合。另外,進水是要從底部、上部同時進,這樣的話降低了進水帶入的DO。
下面這個例子是一個多級AO工藝的污水廠,由于上級好氧池的影響,在二缺氧池、第三缺氧池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廊道的DO在1毫克/升以上,這無疑會降低有效的缺氧池容,投加的碳源也會形成無謂的浪費。
針對這種情況,可以在上級好氧區(qū)的末端做一個消氧區(qū)。因為水力問題通常涉及到具體的項目,情況也不完全相同,需要針對性地分析。